王波护士长:术精于勤,心暖于人,用责任心和同理心撑起患者的希望

2025-8-11

血液病及肿瘤治疗周期长,护理工作在其中尤为关键,高强度的技术要求、超长周期的陪伴、面对患者时的情绪支持……这一切,构成了护理岗位独有的挑战,也赋予了它别样的价值。本期医线守护者,我们邀请高博医疗集团上海闸新医院三病区王波护士长接受采访,分享她十余年的护理经验,讲述这条温柔而坚定的护理之路。

 

 

我想成为那样的人

把自己所学用于实际,也把温暖传递下去

 

Q

回顾当年,是什么契机促使您选择了护理这个专业?又是什么力量让您一直坚持?

 

王波护士长:当年选护理专业更多是机缘巧合的决定,起初只是觉得“白衣天使”这个职业很神圣,能够帮助别人,家人也认为这是一份稳定踏实的工作,于是便填报志愿并顺利入学。真正让这份选择变成坚定信念,是在我读护理专业第三年,当时我正在医院实习,没想到因为生病成为了那里的患者,病床上的那段经历对我来说是一堂真正意义上的护理课。躺在病床上,我才深刻体会到,护士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熟练的操作,更在于她们在患者最脆弱、最无助的时候,给予的安慰、照护和温暖,那份贴心的陪伴,成了当时缓解我焦虑与不安的最大力量。

 

自那以后,我不再把护理仅仅当作一项技能或一份工作,而是真心想成为像她们那样的人,把自己所学用于实际,实实在在帮助需要的人,也把那份温暖的感觉继续传递下去。实习结束那天,我戴上燕尾帽的那一刻,感受到深深的自豪和内心的坚定。

 

坚持下来还是因为这些年在病房里遇见的“人”与“事”。看到患者因为我们的细心护理减轻了痛苦,看到他们从病恹恹到笑着出院,特别是那些经历了大难关的患者拉着你的手说“谢谢,多亏了你们”,那种成就感什么都换不来;还有一直并肩作战的护理姐妹们,像家人一样互相扶持,一起扛过最忙最累的时候,这份情谊和共同承担的责任感,也让我舍不得离开这个岗位;时间久了,护理就不仅仅是工作,更像是一种沉在心底的牵挂,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王波护士长的工作点滴

 

 

从技术照护到情感陪伴,

我们用心走进每一个患者的世界

 

Q

您在血液科病房工作了20余年,有着极为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作为闸新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管理病房的护理负责人,您所带领的三病区护理团队在移植后护理方面形成了哪些特色护理理念或方案?

 

王波护士长:我们团队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护理上下足了功夫,总结出以下特色理念:

 

首先,感染防控是重中之重。病房要每天紫外线消毒,发热患者单独隔离;探视严格控制在1-2人,且必须戴口罩;还要特别注重口腔和肛周护理,并制定了标准化的清洁流程。

 

其次,我们重点监测GVHD。每天检查患者皮肤、口腔,观察大小便情况,必须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以便及时发现排异反应。

 

在饮食方面,会对患者进行科学饮食指导。比如口腔溃疡患者吃匀浆饮食,用止痛喷雾辅助进食;肠道排异患者,根据大便情况,从流食逐步过渡到软食;恢复期重点补充优质蛋白,避免粗纤维食物。

 

最后是分阶段康复训练。我们会指导家属每天帮患者做被动关节活动和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肺部感染;每天摇高床头进行坐位训练,慢慢过渡到床边坐位、站立,再到室内步行,恢复期会指导患者做呼吸操、拉伸操和八段锦等锻炼。

 

正是这些系统化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安全度过移植后的关键期,未来我们团队也将不断优化护理路径,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提供更精准、更人性化的照护!

 

 

经过王波护士长团队的精心护理,移植后患者顺利出院时与医护人员合影留念。

 

Q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重症管理过程中,您遇到过哪些最具挑战性的临床情况?团队是如何来应对这些重症管理难题的?

 

王波护士长: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遇到过很多挑战,比如患者移植后出现了严重的感染,高烧不退,呼吸困难,甚至休克;有的患者出现了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皮肤大面积剥脱,腹泻严重,肝功能急剧恶化;还有的患者出现了病毒性膀胱炎,大量血尿;甚至还有的患者出现了病毒性脑炎,呼吸抑制;很多时候情况十分危急,需要团队迅速反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应对这些重症管理难题,团队协作尤其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1. 快速反应:一旦发现患者出现重症情况,我们会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2. 精准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比如对于感染患者,我们会加强消毒隔离,严格无菌操作,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感染指标。
  3. 共同协作:我们会和医生、科主任,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全面的治疗。
  4. 心理支持:患者在重症期间,心理压力非常大,我们会给予患者和家属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在处理危急情况过程中,我觉得团队的团结协作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起到了关键作用,希望我们团队能够不断提高重症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也希望我们能够更加紧密地合作,共同应对各种挑战,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生机。

 

不设限

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责任

 

Q

王椿教授曾经说过,“只有不给自己设限、不断挑战疑难才能突破禁区、推动医学的发展与进步”。作为团队的骨干力量,您是如何理解并践行“不给自己设限”这一理念的?

 

王波护士长:王椿教授常说的这句话,对我们护理团队的影响非常深远。他常提醒我们,医学在不断发展,护理也必须同步更新,不能只靠经验主义走到底,过去我们遇到棘手问题,往往是第一时间报告医生,但王教授鼓励我们护士要更积极地参与,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这个症状背后可能是什么原因?除了常规处理,护理还能做点什么来预防或减轻?。他常在查房时问:“小王(护士长),你们从护理角度怎么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有一次,我们接诊了一位移植后出现严重肠道排异反应的患者,腹泻持续不止,常规护理方案效果有限,患者非常痛苦。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团队在王教授的指导下,联合科室反复讨论,从护理细节中寻找突破口,尝试优化肛周皮肤保护的方法,调整灌肠液的输注速度与温度,反复评估灌肠时间点的设定。那段时间,大家几乎是盯在患者床边,不断记录、细调、观察效果,最终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善。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不设限”就是要求我们主动思考,勇于尝试,把护理的价值发挥到更大,王教授这种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一直鞭策着我们整个团队进步。

 

王波护士长(左二)与团队的伙伴们

 

责任心和同理心

是护士最珍贵的底色

 

Q

在带领团队的过程中,更看重护士的哪些素养与能力?您有哪些经验可以与年轻护士分享?

 

王波护士长:在我看来,护士最重要的素养是责任心和同理心。技术可以慢慢提升,但有一颗真正为患者着想、对生命负责的心,才是护理工作的根本,看到护士因为患者的不适而着急、因为患者的好转而开心,我就知道她是真的适合干这份工作。

 

带新人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重复这四句话:

 

◆ “手要勤,眼要尖,心要软”:多观察患者细微的变化,别怕动手多干点,别忘了保持一颗柔软的心,理解患者的不适、焦虑和难处。

 

◆ “别怕问”:遇到不懂的、不确定的,一定要问!及时问医生、问前辈、问同事,藏着掖着最容易出错。

 

 “照顾好自己”:护理工作节奏快、压力大,要学会调节,该休息就休息,有情绪就表达出来,别一个人憋着,找同事和我倾诉都可以,只有自己状态好,才能照顾好患者。

 

◆ “把每一次操作都当学习”:无论是扎针、换药还是做健康宣教,每一件小事都是积累经验的机会,只要用心去做,时间久了就能慢慢找到感觉,越来越熟练自信。

王波护士长(左五)荣获“优秀护理工作者”

 

优秀护理工作者的荣誉

不只是属于我一个人,也是属于整个团队

 

Q

获得“优秀护理工作者”荣誉,对您个人意味着什么?未来在专业发展上,您还有哪些新目标或愿景?

 

王波护士长:2025年获得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颁发的“优秀护理工作者”奖项,我既意外又感动,这份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而是整个护理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它凝聚着大家日复一日的坚持、点点滴滴的付出,也是患者和同行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与肯定。它像一面镜子,既照见了过去的努力,也照亮了未来的责任,意味着我得做得更好,才能配得上这份信任。

 

关于未来的工作规划,我有三个实际的目标:

 

第一,继续带着团队“精耕细作”:在移植护理这条路上,希望能做得更专、更精,探索更多能改善患者体验、促进康复的护理方法,让患者少受点罪。

 

第二,带好年轻护士:希望把我的经验和走过的弯路都分享给年轻护士,帮他们更快成长,独当一面,让队伍更有力量。

 

第三,是多“走出去,学回来”:希望有更多机会到其他优秀医院和团队参观交流,把好的理念和方法带回来,让我们的护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总之,希望我们高博上海闸新医院的护理团队,成为患者心中温暖、值得信赖的依靠,也希望每一个走进我们病房的患者,都能感受到专业的力量和人文的关怀。

 

 

*内容来源:高博上海闸新医院

 

预约挂号

您是否准备好预约了?如有任何问题,可随时与我们联系。

电话:400-021-5005

查看更多预约信息